|
 |
對於止痛藥的副作用,您了解多少? |
對乙醯氨基酚,這在1955年即已上市的陣痛解熱藥,大家熟知的安全藥物普拿疼,有些專業人員為了怕大家擔心,所以會強調服用後,二十四小時就會完全排出體外,主要是血液或者尿液就完全測不到的關係。但其中身體到了花了多少代價,才把這種藥物分解排出去?
不可諱言 ,普拿疼和其他消炎陣痛藥阿司匹靈和布洛芬等常見的止痛藥比起來,按建議劑量服用,普拿疼比較不會刺激胃黏膜,司匹靈和布洛芬因有抗凝血作用而增加腸胃道出血的機率或引起腎臟或胎兒動脈導管血液疾病,而阿司匹靈這些非類固醇的消炎止痛藥比較可能引起腸胃道出血症狀。然而某些研究卻發現每天服用高於兩千毫克普拿疼(一般市售劑量四顆)仍會增加腸胃道的出血風險,例如胃出血。
在2008年刊載於知名研究期刊LANCET的研究文章,針對三十一個國家超過二十萬孩童的調查發現,普拿疼在一歲以前,拿來退燒的話,在六、七歲時統計發現,會增加氣喘症狀的機率,同時也會增加過敏性的結膜炎及濕疹的機率。當然會導致氣喘、過敏等症狀,不一定絕對是藥物本身引發,尤其是對兒童而言,普拿疼已經被公認為是比較安全的退燒止痛藥,在兒童發燒的退燒上,還找不到比這個藥物更安全的選擇,所以也不敢要求藥商在訪單上加註這類危險性,以免引發恐慌。
普拿疼對肝臟的毒性影響關鍵,在於大量的普拿疼會消耗體內的谷胱甘?,這是體內非常重要的抗氧化物,能夠保護細胞的DNA免於受損,服用後的普拿疼經代謝形成中間代謝物N-乙醯?亞胺NAPQI,NAPQI會消耗谷胱甘?,造成嚴重不足,失去對肝細胞的保護,剩餘NAPQI與細胞膜分子反應,造成大量肝細胞損傷和死亡,臨床上導致急性肝臟壞死。在動物試驗中發現,在發生肝臟中毒之前70%的肝臟谷胱甘?已被耗盡。

提醒大家,服用化學藥品,體內必然得多花功夫來排除,所以在身體保健上,應讓藥物在非長期的急性期擔任救火員,若長期需依賴藥物來幫助身體維持正常功能或解除症狀,身體一定得付些代價,所以,可以的範圍內,營養醫學總是建議儘量以天然營養品來幫助症狀緩解,減少身體負擔,當然,找出疾病根源,積極做功能回復,是更重要的一件事。 |